
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,许多癌症已逐渐转变为一种可以长期控制的“慢性病”。在完成手术、放化疗等常规治疗后专业配资公司,患者进入了一个漫长的“慢病管理”期。在这个阶段,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不再是辅助,而是与药物治疗并驾齐驱的“主战场”。合理膳食、适度运动和积极心态,不仅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,还能降低复发风险,延长生命周期。
一、 吃对:精准营养,为康复筑基
“吃对”并非指寻找某种神奇的“抗癌食物”,而是强调均衡、多样化的膳食模式,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,同时避免可能促进炎症和癌症进展的因素。
核心原则:
均衡多样:每日摄入的植物性食物(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和豆类)占比2/3;优先选择优质蛋白,如鱼类、禽肉、鸡蛋、豆制品和低脂乳制品。
严格忌口:对于加工肉类、高糖与油炸食品、酒精要严格控制,加工肉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明确致癌物,高糖饮食则可能促进肿瘤生长。
展开剩余69%动态调整:放化疗期采用“少量多次+营养密度优先”原则,根据具体病症情况选择饮食模式,如腹泻患者限制膳食纤维,口腔黏膜炎患者选择低温软食;维持期需控制 BMI 在 20-24,避免肥胖带来的复发风险。
误区提醒:切勿盲目进补或相信“饥饿疗法”。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,保证充足的热量和营养素摄入,是维持体力、耐受治疗和修复身体的基础。
二、动对:科学运动,激活抗癌潜能
过去常建议患者多休息,但如今,“运动处方”已成为肿瘤康复的核心一环。规律运动不仅能缓解疲劳、改善情绪,更能直接作用于生理层面,带来多重益处。
运动建议:肿瘤初始治疗阶段、进展期的患者可根据自身体力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,如每天步行,可降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风险,每周3-5次,每次持续10~60min;
肿瘤治疗后康复期的患者应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瑜伽)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,并结合每周2-3次的力量训练[1]。
关键是“循序渐进,量力而行”,从短时间、低强度的活动开始,逐步建立规律的运动习惯。
三、心态对:守护内在的“免疫力”
情绪与免疫力紧密相连。长期的压力、焦虑和抑郁会扰乱内分泌,抑制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功能,可能为肿瘤复发创造可乘之机。因此,心态管理是生活方式干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有效策略:
正念减压:通过冥想、正念呼吸等方式,有意识地、不加评判地关注当下。每日进行10-15分钟的正念训练能显著降低肿瘤患者的焦虑、抑郁和压力水平,改善睡眠质量。
寻求社会支持:积极参与病友支持团体,或与家人、朋友保持坦诚沟通。分享经历和感受能极大地缓解孤独感和恐惧感,获得情感支持和实用建议。
培养积极爱好:重新投入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,如阅读、绘画、园艺、听音乐等。这些活动能带来成就感和愉悦感,帮助患者将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美好的事物上,重建对生活的掌控感。
肿瘤的慢病管理是一场持久战,而“吃对、动对、心态对”则是我们手中最有力、最主动的武器。将它们融入日常生活,并非一蹴而就,需要患者、家庭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。请记住,每一个微小的积极改变,都是在为您的健康大厦添砖加瓦,让生命在科学的呵护下,焕发出更强的韧性与光彩。
*本文仅供科普参考,感谢岩正医院的大力支持!
参考文献:
[1]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(2024)专业配资公司
发布于:福建省宝盈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