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般而言,太子在成为皇帝后,都会重用自己的老师。比如之前介绍过的朱珪,他是嘉庆帝的老师,虽然没有担任军机大臣,但其政治影响力远在这些人之上。然而,宋孝宗赵昚是宋高宗的养子,他的皇帝之路更加艰辛,在这个过程中,他的老师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然而,宋孝宗却将恩师闲置,十几年没有不召见配资股票开户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一、王府教授
宋孝宗的老师名叫史浩,字直翁,是明州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史浩出生于北宋崇宁五年(1106年),可是他直到南宋绍兴十四年(1144年)才考中进士,这并非是史浩的学问不好,而是由于战乱以及家境的原因。
进入官场后,史浩历任余姚县尉、温州教授等职,因他十分博学,后被调入朝中,担任太学正、国子博士。当时,宋高宗因无子嗣,于是从宗室中挑选了两个孩子进行培养。史浩向宋高宗建议,“普安、恩平二王,宜择其一以系天下望”。
宋高宗对此表示赞同,并认为“浩有用才也”,于是让史浩担任二王的老师,负责教导两个孩子。之后,宋高宗册封普安郡王为建王,让史浩担任建王府教授兼直讲,而这个建王就是后来的宋孝宗。

二、教辅有功
宋高宗为考察两个“准继承人”,使用了美人计,给他们各派十名年轻貌美的宫女。史浩看出了端倪,他对普安郡王(即宋孝宗)说:“是皆平日供事上前者,以庶母之礼礼之不亦善乎。” 普安郡王听从了老师的建议,对这些宫女礼敬有加。
一个月后,宫女们被召回宫中接受“体检”。宋高宗对普安郡王十分满意,因为到他府中的宫女仍是处子之身,而到恩平郡王府中的都侍过寝了。于是,宋高宗就确立了普安郡王的皇子身份。然而没过多久,宋孝宗又“惹祸”了。
当时,宋金战争一触即发,年轻气盛的宋孝宗上书,“请率师为前驱”。偏巧此时的史浩患病在家,没有到王府“上班”。他在得知此事后,知道宋孝宗犯了忌讳,立即给皇帝上了一封奏折,表示“请扈跸以供子职”。当时,宋高宗十分震怒,“览奏意顿释”。

三、罢相赋闲
绍兴三十二年(1162年)十一月,宋高宗禅位,宋孝宗成为新的皇帝。作为新皇帝的老师,史浩在最初的时候也得到了火箭式提拔,没过多久就成为当朝丞相。史浩“首言赵鼎、李光之无罪,岳飞之久冤,宜复其官爵,禄其子孙”,这些建议都得到了采纳。
可是在兴兵北伐这件事上,史浩却与宋孝宗产生了分歧。其实,史浩并非反对收复中原,而是认为当时的力量不足以实现,因此不支持北伐。之后,宋孝宗绕过了丞相,直接向前线将领下旨。此事引起了史浩的不满,于是他辞去了丞相的职务。
之后的十三年间,史浩都没有得到宋孝宗的召见。直到淳熙五年(1178年),史浩再度拜相。可是没过多久,他又与宋孝宗产生了争吵。这次是由殿前司强行征兵引发的,结果使百姓与士兵发生了冲突,皇帝要用军法来处置百姓、士兵。史浩反对用军法来处置百姓,于是就辞去丞相之职。绍熙五年(1194年),89岁的史浩病死于家中。
宝盈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